2017. 03. 19
「帶著大愛去做小事」 歐晉德教授開講
「人與大地的對話」系列活動,於3月19日展開序幕,邀請曾任台北市副市長、高鐵董事長的歐晉德教授,以「關懷大地,省思台灣未來」為主題進行演講。歐教授以2015年方濟各教宗所宣達的通喻為起頭,點出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問題,並指出,每一個人都必須關注且負起責任,後半段分享他以自身負責重大工程,以及處理台北市的垃圾問題、缺水問題為例,強調「人的思維會左右行動的方式和結果」。
教宗通諭 凸顯環境問題必須為世界所關注
教宗通諭是天主教羅馬主教,寫給主教們的信件,表達他在當時所想要呼籲的事項,而方濟各教宗「願祢受讚頌」,是首篇以全世界人為對象,並呼籲要照顧受造界(指:自然萬物)的一封通諭,同時也是篇幅最長的一篇。歐晉德教授表示,通諭裡頭提及當代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包括「汙染與氣候變遷」、「水資源問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人類生活品質惡化」、「全球性的不公平現象」,以及經濟利益掛帥所造成的軟弱回應,以致於人類即便知道我們面臨上述這些威脅,卻始終無法做出有效及有力的行動。
教宗通諭提及環境問題有非常重大意義,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老師也呼應說:「去年在慕尼黑GEIG(全球生態完整性小組)年會中,一位義大利年輕學者被問到為什麼要在學術研討會中談到教宗通諭,他簡單答覆說,他的祖母從來不會讀他的論文,但會讀教宗的通諭」,這表示環境與社會的問題,不是只有專業人士該解決,而是每一個人都要關心,甚至要付出實際的行動,教會界的教化潛力更不容忽視。
思維不同 行動也會不同
歐晉德教授舉了他擔任台北市副市長時,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為例,工程背景的他,在思考如何解決垃圾問題時,都是用工程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增加垃圾掩埋場、蓋焚化爐,直到後來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時,他體會到,之前他只考慮到如何去處理已製造的垃圾,但其實更需要從源頭著手,設法減少垃圾的製造。由於主婦聯盟早在政府資源回收的政策上路之前便已經作很好的意識提昇教育,垃圾費隨袋徵收終能順利上路。在推動前,擔心民眾會反彈,不過某一次他和官員們在路邊幫忙宣傳時,有一位太太過來跟他們說:「你們絕對不能放棄喔!這是對的事情!」,這句話對政策執行者而言,無疑是一句強心針。
1999年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執行時,台北市每月垃圾約3600公噸,到了2015年,每月只剩下1006公噸,「所以我總是說台北市民很可愛,對於政策的配合度很高」,歐晉德教授說。而相同的例子也發生在高架橋工程,「一般在做高架橋時,會直接把地挖開,並填上水泥,但我當時就跟執行工程的人說,這裡的溪原本是什麼樣,工程做完就要恢復原來模樣,讓人們仍然可以走到溪邊去親水,或者施工處旁邊有原生樹木,要先移植,工程結束後再種回去。」歐教授認為,當作工程的人腦中擁有保護環境的思維,他的工法設計與行動就會不同。
帶著大愛去做小事
歐教授強調,我們要以地球村的觀點去思考整個世界的處境,不讓自己置身於外,並且從生活方式產生真正的改變,教育尤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你們問問自己:回去之後,我在生活中能做出什麼改變;我能做些什麼,來教導孩子對地球的關懷」。
歐教授最後引用德蕾莎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無法做什麼偉大的事,可是我們可以帶著大愛去做一些小事」。當每個人都帶著對地球全體的關懷,在生活中做出小的改變,累積起來,這其實就是對地球上的每個人、萬物、以及我們的後代所做出的最偉大的事。